湖北日报报道 | 构建幼小协同发展共同体,幼小衔接需“双向奔赴”(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1月8日,来自武汉三镇的70多所幼儿园园长、一线幼教工作者齐聚武汉大方学校,共同探讨幼小协同发展,幼儿园主动向上衔接、小学主动向下衔接,构建“双向奔赴”的幼小协同发展共同体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

教育部于2021年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倡导幼小衔接中多元主体的互动合作与系统性推进。如何统筹推进取得实效,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自2020年以来,武汉大方学校大力推进科学幼小衔接,投入大量教学教研资源,面向幼儿园开展“走进小学”研学体验营、送小学示范课进园、面向家长开展幼小衔接公益讲座等活动,特别是“走进小学”研学体验营活动累计举办二十余期,超过2000位幼儿通过两天一夜的体验营,沉浸式体验小学生活,了解幼儿园与小学课堂的差异化,对幼儿进入小学生活的适应性进行多维度全面评估,提供科学衔接指南。
“汉语拼音看似简单,却给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当头一棒。”武汉大方学校小学部贾雪琴校长介绍,拼音教学在小学一年级教学时间只有一个月,但直到高考都还要考,必须在小学学通学透,打下坚实基础。拼音的规则是比较复杂的,有单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等,还有不同的拼读规则,老师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巧用教学方法,让孩子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拼音字母,潜移默化地掌握拼读方法,让小学生顺利通过语文学习的第一关。

不仅是语文课,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类小学课程,大方学校都针对性地开发出七巧板空间思维、英语绘本、奥尔夫音乐、体能游戏、艺术扎染等适合一年级幼儿的衔接课程,通过创意活动、自主学习、主题游戏的多元融合,实现儿童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的准备和适应,为科学幼小衔接筑桥启航。



花山郡乔德幼儿园、水墨江郡幼儿园、武昌区大方启蒙幼儿园三位园长分享了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探索和经验,幼儿园开发了多种特色课程,在课堂礼仪、学习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家园共育,成为幼儿园共同关注的重点。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王雯副教授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建构》为主题,做主题报告。王雯说,在人口下降的大背景下,幼儿园的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幼儿园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在高质量的课程建设上,包括科学的幼小衔接课程,要符合新课标,有效对接小学课程。当前幼儿园在特色课程开发上做了很多尝试,但课程建设的整体架构和顶层设计还不够完善,园长需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大量的实践观摩,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水平。

武汉大方学校创始人余一清博士说,作为武汉本土十二年一贯制民办教育集团,武汉大方教育集团将在幼小协同发展上持续投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学前教育专家的引领下,构建幼小协同发展共同体,未来将推进课程研发交流、园校联合教学、联合师训等常态化联合教研模式,不断提升科学幼小衔接水平,将“陡桥”变“慢桥”。(通讯员 王聪 胡涛)